新聞動態
四川省德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揮市場引領作用,著力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提升森林利用效率,培育壯大林產品種類和質量,統籌林業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供給,實現增綠增收“雙增”目標。
一、增加生態產品供給及森林碳匯,實現造林增綠
德陽市多措并舉持續開展造林增綠及森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,實現增綠、增質、增效目標。2020年,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.17%,林木覆蓋率達到40.67%,活立木蓄積達到1435.84萬立方米,大幅提升森林、草原、濕地生態系統功能,構建完備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。
一是開展大規模綠化行動。圍繞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、中心城區綠色空間拓展提升、城郊生態風景林、縣城區綠化、幸福美麗新村、道路景觀林帶、水系景觀帶及生態林七大建設工程,加大綠化力度。2020年,完成營造林11.22萬畝;中心城區綠地率達到38%以上,綠化覆蓋率達到44%以上;實現縣城區綠地率35%以上,綠化覆蓋率43%以上;道路、水系綠化率達到90%以上。今年以來,全市開展各種義務植樹活動100余次,參加義務植樹150.59萬余人次,栽植各類苗木348.55萬株,完成營造林面積5.82萬畝。
二是開展森林質量提升,低產低效林改造工程。通過結構調整、樹種更替、補植補播、林分撫育、復壯等營林措施,促進多功能、高效益的森林資源體系的形成,進一步提高林分生產效益和林農經濟收入。2020年,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1.89萬畝,精心管護天保工程森林面積127.22萬畝,有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7.75萬畝。
三是探索觀花攝葉生態旅游新模式。依托廣漢松林桃花,綿竹九龍梨花、月季,中江芍藥花等生態旅游景區,緊密結合德陽傳統民俗文化,在各縣市區打造一批觀花攝葉及彩林觀賞生態旅游線路,探索具有德陽特色的觀光林業生態旅游大發展新的模式。
二、增加林產品供給,實現產業增收
2020年,德陽市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58.02億元,其中一產業21.14億元,二產業9.59億元,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等三產業27.29億元,實現農民人均林業收入1000元以上。以綠色發展為方向,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,實現產品、產業結構優化,功能強化與個性化并存,努力構建特色鮮明、優質高效、競爭有序、充滿活力的林業產業體系,更加滿足人們對產品質量和個性化的需求,“四個著力”增加林產品供給,實現產業增收。
一是著力發展特色經果林。截至目前,全市以早實豐產薄殼核桃、青花椒、玫瑰、調元棗、雜柑等為主的特色經果林達到47.33萬畝,其中雜柑等22.71萬畝,產量16.3萬噸,核桃13.89萬畝,產量8042噸(干重)。2020年特色經果林實現產值12.13億元。
二是著力發展林下產業。2020年,發展森林食品、林下養畜、林下中藥材、森林蔬菜等林下資源開發實現產值4.8億元。
三是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。目前,全市林業生態旅游以花為媒,已形成旌陽李花節,綿竹梨花節、玫瑰節,廣漢桃節,什邡郁金香賞花節,中江芍藥花節,羅江貴妃棗品果節等節會活動品牌。2020年,全市實現生態旅游收入27.29億元,今年一、二季度各種賞花節、康養產業,實現生態旅游收入超過12億元。下一步將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,建設森林人家25個,發展生態旅游重點村39個,新增竹產業小鎮1個、竹林人家3家。2021年,森林生態旅游收入有望突破30億元,為當地農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。
四是著力發展龍頭企業。利用龍頭企業,發揮火車帶動作用,撬動地方產業發展。以綿竹玫瑰和月季產業為例,以玫瑰和芳香產業為基礎,帶動旅游度假產業、大康養產業、文化教育產業、科技研發產業,構成了一、二、三產業互動的“第六產業”。綿竹市銀谷玫瑰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種植大馬士革玫瑰2萬余畝,2016年成為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獲得“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”及“中國玫瑰谷”稱號。2020年旅游人數達到100萬人次。園區每天雇傭工人500人以上,年支出農民工工資最少2000萬元,人均務工純收入達到3.5萬元。2018年,中國第八屆月季展已在綿竹“中國玫瑰谷”成功舉辦,展園占地2600畝,目前該園區已完成投資近40億元,成為“全球大馬士革玫瑰第三大主產區”,2020年實現精油、干花、食品、旅游等產值近10億元。
-
微信關注